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日期:2017-01-10  作者: 连和连


2017年1月5日,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共有包括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省级、市级知识产权局负责人,央企代表,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在内的18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会议上传达了国务委员王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调研和主持召开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并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6年的知识产权工作,展望了2017年的目标和期待。

 

2016年主要工作进展:

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正式启动。二是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取得重大突破。知识产权规划首次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十三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总体完成。三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协调机制取得重大突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升格为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28个扩大为31个。四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基层实践取得重大突破。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企建设工作架构基本形成,广东、江苏、上海、江西等地率先启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五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发布“一带一路”合作共同倡议,构建起“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常态化机制。


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发展指标量质齐升。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346.5万件,同比增长2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发明专利审结67.5万件,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22个月。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超过4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审理专利无效案件4100件,同比增长12%。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达到4.9万件,同比增长36.5%。201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4%。专利质押融资额达436亿元。各类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42.8亿元。知识产权贯标企业达到1.8万家,涌现出一大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实施“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一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载体,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为突破口,以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为重点,努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五个转变”,扎实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要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协调推进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重大部署的落实。加快推进专利法、职务发明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加强对地方专利立法的指导。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评估工作,制定实施2017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和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企建设,优化局省会商工作机制,制定强省建设试点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出台强企建设实施方案,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按照中央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部署,选择部分地方开展改革试点,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结推广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成功经验。推动已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成功经验向新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快落实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有关知识产权的改革任务,构建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努力取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整个代理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总结四川高校院所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破解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化难突出问题。全面推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


(二)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技术供给能力水平

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优化专利统计指标体系,指导地方设置与本地区发展相适应的指标。完善全国专利实力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增设区域创新发展质量评价模块,积极开展区域创新发展质量分析。动态监测专利申请质量,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反馈联动机制和工作约谈机制。优化各类专利支持政策,强化质量效益导向,促进专利申请质量稳步提升。突出中国专利奖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引导高价值核心专利产出。


提升专利代理质量。实施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专利代理服务国家标准,加强执业培训和考核评价,加快提升代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专利代理机构。开展专利代理质量评价反馈,加强正向激励引导。严厉打击“挂证”、无资质代理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重点整治代理提交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对相关机构进行约谈惩戒。健全专利代理诚信信息采集管理和信用评价制度,加大专利代理职业信息披露力度,加强社会监督。优化专利代理人考试大纲,提高考试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操性,推动专利代理行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提升专利审查质量。严格依法审查,进一步完善专利审查质量保障体系和业务指导体系,强化内部审查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反馈。完善优先审查机制,制定复审无效优先审查办法,实施重点产业集中审查。提高PCT国际专利申请检索质量,探索PCT国际阶段检索结果申请人答辩机制,提升检索结果的公认度和权威性。持续提升审查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开展专业技术知识更新与实践培训,加强审查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业务交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专利审查队伍。试点开展专利申请检索、预审等专利审查前置工作,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人员配置和业务培训。


(三)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认真落实严格专利保护的意见,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深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专利联合执法。加强与公检法和海关等部门的专利执法协作。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开展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各地要不断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经费投入力度,持续提升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推广湖南等地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和江西、福建等地专利行政执法总队建设经验。


突出专利执法重点。重点关注和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专利侵权行为,加大对群体性、重复性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专利假冒侵权执法关口前移,加强互联网、进出口、展会等关键环节的行政执法,针对网络交易平台、大型展会专业市场等组织开展专项行动。要充分发挥中国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协作调度(浙江)中心作用,辐射带动全国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的开展。加大国家局对地方局行政执法的指导,积极提供数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一批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中心职能由外观设计向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扩展,由审批授权、快速维权向无效审理等环节扩展,由单一产业领域向多领域扩展。各地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强软硬件条件保障,更好地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


(四)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快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总平台为枢纽,实现业务流、信息流互联互通、有序流动,平台、机构、资本和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制定完善平台管理机制,明确交易运营规则,开放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开发提供基本服务产品,尽快使各类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投入运行、发挥效益。探索设立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服务企业走出去。支持各类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积极探索运营模式,加强运营情况汇总分析,及时完善工作思路,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创新专利质押融资模式,完善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专利质押融资规模效益,更好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继续探索开展专利保险工作,加强专利保险的险种开发、服务完善、人才培养和风险监控。加快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建设,提高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结论的准确性。支持有条件的专利代办处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登记全流程服务。


深入开展专利导航。推广实施针对区域、产业和企业的专利导航项目,加强专利的海外布局、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各地要通过实施区域创新质量提升类专利导航项目,促进区域创新发展。通过实施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提升企业竞争力。


更好服务创新创业。针对国家各类创新中心、双创示范基地和重点园区,做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对接。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建立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评议报告发布制度。扶持一批知识产权众创空间、特色小镇,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创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双向转化,建设若干军民融合知识产权“双创”示范基地。继续办好中国专利信息年会,扩大地方专利信息服务系统试点范围,加强专利信息服务。


(五)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倡议,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合作。研究发布“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环境报告,服务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支持地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办好“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知识产权分论坛。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继续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加强多双边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扩大专利审查高速路国际合作网络。加强对境外参展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业务指导,开展境外知名展会现场维权服务。


(六)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有力支撑事业发展

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力度。印发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相关学科建设,加强专利信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和国际化等各方面紧缺人才的培养。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加快知识产权智库建设。研究制定人才引进和使用知识产权鉴定办法。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专员派驻工作。总结江苏、广东等地经验,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继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加大各级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力度。各地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强对“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等新模式的引导。继续举办“知识产权走基层 服务经济万里行”和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牵手“双创”助力发展等系列活动。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组织办好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等大型活动,增强活动影响力。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认真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工作和公益讲座。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对政策法规、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快拍摄知识产权主题影视作品,凝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正能量。

 


(转自:知识产权报)